教育部代码:12616
普法同行
护万家安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普法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反诈防范意识,增强识别诈骗能力,发挥党员基层服务作用,营造“人人识诈、人人防诈”的良好氛围。3月14日,在第42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前夕,一场党团共建、校警银多方联建的普法反诈维权活动在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校内外同步展开,助力群众守好“钱袋子”。
本次活动以“基层党建+社会宣传”为模式,通过多维度宣教与互动,助力构建“普法宣讲-案例警示-实践体验”三位一体的普法反诈宣传体系,由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团总支、重庆市永川区萱花路派出所主办,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承办,中国人民银行永川分行、成都银行永川支行协办,我院学子积极参与。多方力量凝心聚力,紧密协作,携手共同筑起一道坚固的反诈防线。
普法同行
上午,AB栋篮球场率先开启校内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永川分行、成都银行永川支行的工作人员进行金融知识宣讲,以增强在校学生的金融安全意识与反诈骗能力。宣讲人员以专业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为现场师生揭露“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新型洗钱手法”等诈骗套路和严重危害,着重强调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广大同学务必警惕,切勿在不明网站或APP上轻易泄露银行卡信息。
宣讲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不少同学更是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针对性的问题。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不仅让同学们对金融消费安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反诈骗意识。
护万家安
下午,活动阵地转移至校外,于永川区胜利路街道“法治社区微客厅”展开,将法律知识与反诈技能“下沉”至群众社区。在这里,一系列旨在提升公众反诈骗意识的宣传活动正式进行。
互动区,志愿者们热情地向市民们派发反诈宣传单,并向他们介绍常见的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着反诈骗的重要信息。与此同时,另一组志愿者则开展了“扫楼行动”,主动走进社区居民家中,“面对面、心对心”进行普法宣传,并赠送小礼品以资鼓励,让法律知识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中心区,金融安全知识的核心传播地。萱花路派出所的民警详细地向现场市民介绍了线下与线上诈骗的多种常见类型、作案手法以及相应的防范技巧,提醒居民提高警惕,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同时,银行工作人员则通过金融视角,为社区居民、学生志愿者普及常见的金融知识,针对生活中商品质量、虚假宣传等问题,传授依法维权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市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辅助活动区,志愿者们引导市民参与真伪辨别挑战游戏,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反诈知识。参与活动的市民通过套圈进行反诈知识问答。工作人员现场出题,涵盖反诈知识的各个方面,市民们积极参与其中。现场热闹的气氛把反诈宣传推向高潮。此次环节将知识与趣味巧妙地融合,市民们通过游戏获得知识,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维权意识。
党旗领航前行
此次“党旗领航筑防线,反诈维权护万家”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圆满落幕,其成功举办得益于各方的紧密协作与共同努力,彰显了党团共建、校警银联建的强大凝聚力与执行力。活动不仅为校园金融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更在广大民众中有效提升了识诈防诈的能力和法律意识,为消费安全构筑了牢固的屏障。展望未来,人文学院将秉持初心,继续携手各方力量,深化合作,创新形式,开展更多贴近民生、富有成效的反诈维权活动,致力于持续保障群众的消费权益,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构建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贡献力量。